高山烏龍茶為何在大陸爆紅?台式茶的三大來源揭密

當你在北京、上海或廣州的茶市中聽到「台式茶」這個名詞時,是否曾好奇這些茶葉究竟來自何方?隨著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台商帶著家鄉的烏龍茶香飄過海峽,意外在大陸掀起一股「台式茶」熱潮,但這背後的故事遠比想像中複雜。
台灣高山烏龍茶在大陸市場的成功,源於台商對家鄉口味的眷戀。在上海經營世界名品的陳進泉分享,他愛烏龍茶,周遭大陸友人更愛,這種對台灣經驗的投射作用,讓高山烏龍茶的清香特色與粉香魅力深深擄獲大陸消費者的心。嗜茶三十年的陳進泉分析,台茶具有清香特色,尤其高山烏龍茶的粉香撩人,讓品飲者難以忘懷,這正是台式茶能在大陸三大都市北平、上海、廣州茶市場流行的關鍵。
後續內容將深入探討台式茶的複雜來源、金萱與烏龍茶種的市場競爭,以及這股熱潮如何影響兩岸茶業發展。
台式茶的三大神秘來源
大陸地區所謂的「台式茶」,其來源遠比表面看起來複雜。根據市場調查,目前流通的台式茶主要來自三個管道:第一是台灣直接運到大陸銷售的高山烏龍茶;第二是在東南亞栽種後轉運到大陸市場的高山烏龍茶;第三則是大陸福建閩南茶區所產的烏龍茶。
這些不同來源的茶葉,儘管產地各異,但在製成工序中都強調烏龍茶輕發酵的特質,因此統稱為「台式茶」。面對市場上這些半球型揉捻的茶葉,即使是資深茶客也難以僅憑外觀或未沖泡前的聞茶香就分辨出確切產地。能夠分辨烏龍茶種與金萱茶種的,已算是老饕茶客;若能進一步看出台式茶的真實來源,那就真正進入專家行列了。
金萱與烏龍的市場爭霸戰
台灣高山烏龍茶的成功,牽涉到茶種選擇的關鍵決策。同樣標榜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烏龍茶,烏龍種與金萱種在品質風味上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前者耐存放,後者則需趁鮮品飲。這種特性差異直接影響了台式茶在大陸市場的後續發展空間。
八零年代台灣曾經瘋狂愛上金萱茶種,造就了一股「金萱風」,消費者迷戀金萱的奶香味。然而台灣消費者口味已經轉變,偏愛烏龍茶,使得高山地區出現捨金萱就烏龍的明顯趨勢。有趣的是,大陸市場才剛興起的台式茶熱潮中,金萱茶卻最受歡迎,台灣高山金萱正以先鋒姿態「反攻大陸」。
台式茶的價格奇蹟與仿效現象
台式茶在大陸市場創造的價格奇蹟令人矚目。台灣高山烏龍茶一斤兩千台幣,在大陸地區可以賣到人民幣兩千元,匯率差異帶來的高利潤吸引眾多茶商投入。2003年在廣州芳村茶葉市場,標榜「台灣阿里山高山烏龍茶」的產品一斤售價高達人民幣6000元,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這股熱潮也引發仿效現象。福建安溪等地開始學習台灣的輕發酵工藝,甚至出現大陸人學台灣口音販賣「台式茶」的情況。在安溪茶都,有自稱來自台灣嘉義的茶商示範台式泡法,將未經烘焙的毛茶以冷凍形式呈現,強調清香特色,用透明玻璃罐沖泡以展現香氣和葉脈舒張。
台式茶的品質標準與未來展望
真正的台式茶有其明確特徵:以青心烏龍、金萱、翠玉等茶樹品種為基礎,屬於青茶類的球型茶,採用輕焙火、輕發酵工藝,兒茶素氧化程度控制在8-20%。品飲時可觀察到蜜綠色澄清明亮的湯色,清香幽雅且濃郁高揚的香氣,以及鮮活甜爽、入喉順暢的滋味。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如何保持台式茶的核心特色成為關鍵課題。製茶口味雖然會隨時代潮流改變,但茶區不同、土壤不同,即使種植相同茶種,生長出來的茶質也會有所差異。台式茶榮景背後,茶葉原味的保持與特色的創造,將決定這股熱潮能否永續經營,也成為台灣茶業值得深思的核心問題。
No spam, no sharing to third party. Only you an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