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茶《喫茶撩美食》

茶引前菜:開啟味蕾的序幕
西方餐飲文化中的開胃菜與餐前酒,目的在於喚醒食慾,而餐前茶同樣具備這項功能。以茶代酒搭配開胃菜,不僅是餐茶文化的重要組成,更是高雅的用餐傳統。
傳統餐前茶文化
潮汕地區的用餐習俗完美詮釋了餐前茶的精髓。當地人會在用餐前享用一杯濃郁的武夷茶,這種開胃茶如同味蕾的號角,在品嚐菜餚前先喚醒食慾。
傳統潮州菜餐廳會安排專職泡茶師,使用蛋殼杯沖泡濃烈焙火茶。泡茶師不斷攪動蓋杯,每泡都重新注入熱水,確保茶湯濃度均勻。客人入座時茶已備妥,在小巧的蛋殼杯中品飲,待茶飲完畢,菜餚也隨即上桌,形成完整的用餐儀式。
現代餐前茶搭配
現代餐前茶概念融合西方精緻飲食文化,搭配冷盤、手指食物或頂級食材如鴨肝、鵝肝、魚子醬等,需要精心規劃搭配原則。
魚子醬搭配時,應選擇不發酵的綠茶或輕發酵黃茶,避免茶味過濃掩蓋魚子的鮮美。品飲溫度控制在舒適的40℃,配合魚子醬的常溫保存特性。
搭配鵝肝、鴨肝等濃郁食材時,可選擇帶有甜味的茶款,如蜂蜜香烏龍或嫩芽紅茶,確保單寧不會壓過肝類的風味,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餐茶藝術的演繹
餐茶搭配可以獨立成為一套完整的品味體驗。透過食材特色分析,運用茶湯解析滋味,搭配合適茶器,創造味蕾的園林饗宴。
以下展示四種茶品與四種茶器的精妙組合:
精選茶品
- 安溪鐵觀音:採用正欉紅心歪尾桃製作,經三進三出工法久藏,初入口微酸開啟味蕾
- 2007年臨滄青餅:12年陳放的200年茶樹,茶湯平滑微澀後轉甘,帶來舌底鳴泉驚喜
- 2018年杉林溪羊坑輕發酵青心烏龍:揚起山林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 阿里山有機著蜒茶:自然耕作,中度烘焙提升蜂蜜甜美,適合搭配甜點
專業茶器
- 清末朱泥提梁壺:朱泥發茶性強,激發陳年鐵觀音的觀韻底蘊
- 19世紀末外銷泰國水磨壺:原為皇室專用,溫柔特性讓普洱茶湯展現真味
- 80年代朱泥壺:圓柱壺型適合球狀烏龍茶釋放花香
- 日本香蘭社瓷器側把壺:無毛細孔設計讓台灣烏龍著蜒香甜綿延
透過茶湯貫穿整場餐宴,在不同前菜接力中展現和諧風味,海鮮的鮮美與茶味追逐,創造令人回味的美食體驗。
1|侍茶師入門
侍茶師的條件
侍茶師的第一步
試茶是喝?還是吐?
侍茶師的工具
茶單的設計
茶餐的撇步
2|侍茶師的職涯角色
侍茶師的出路
侍茶師的自我檢視
侍茶師跟自己競賽
侍茶師的多重角色
3|侍茶師的市場趨勢
餐茶世界正夯
餐茶《喫茶撩美食》
No spam, no sharing to third party. Only you an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