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賞器品茗:賞明犀角杯初體驗

春禧紅皎
【艾瑪台北報導】茶人雅興文化藝術協會於亞都飯店馬諦斯廳舉辦《賞器品茗:賞明犀角杯初體驗》講座。






午後的台北,陽光正盛,特別選擇沁人心脾的金萱汽泡茶作為迎賓茶,金萱滋味清香優雅,與颯爽汽泡水結合,一股腦地清醒了午後食困的精神,讓賓客做好準備,聆聽接下來的講座。
本次講座結成因緣,來自池宗憲2021年11月出版的新書《紅樓夢醒》中,由德能堂提供精美的5款犀角杯寫真於第17章〈林黛玉點犀喬,喫茶添一味〉。不僅止於書上,池宗憲邀請德能堂提供清初〈犀角雕螭耳仿古銅紋「瑞之」款杯〉、明宣德〈犀角雕素身「大明宣德年製」款杯〉,讓林鴻明、束煥新、陳新明、黃蘭菁及郭伯嘉…等賓客一睹真容,其中「大明宣德年製」款世界絕無僅有,當犀角杯從平面躍然成立體,視覺感受截然不同。




與珍貴難得的犀角杯披靡,池宗憲拿出了充滿傳說的紅印作為本次品茗主角,解析紅印身世,讓來賓品味什麼是對的滋味!
茶席〈春禧紅皎〉蒐羅了形似羊角、牛角的植物種子,與犀角杯和鳴。茶主人Sherry以水磨壺來沖泡紅印,黃穗湘、S及郭添裕擔任茶席助手,並以不同材質的銀壺、水磨壺分茶,讓賓客對比不同材質的壺器對於茶湯的影響。









無獨有偶地,本場賓客都是熟悉紅酒的酒迷,分享紅印品飲感受時,無一不驚嘆茶、酒的共通性,如
詹其哲:「很奇妙,後味很細緻,喝的口感一直回甘,好的酒跟好的茶都有這種共通點,而且都是老年分才會有。」
張雅嵐:「只是喝一口,但後面卻是很長的餘韻,跟紅酒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就是蠻特別的體驗。」
陳幸怡:「很有老葡萄酒的味道,後面都會回甘,酒跟茶真的是有雷同的地方。」
其中,撰寫《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的陳新民教授說:「茶、酒入口都可以帶來快樂,但是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東西,茶酒絕對不一樣的,酒不管是波爾多還是勃根地也好,大部分果香味都很重,但是茶尤其像是普洱茶絕對沒有果的味道,剛才品的紅印,第一泡味道很重,如同台灣塌塌米四月份起潮的味道,但是不是不好的味道,喝起來很舒服回甘也不錯,第二泡就沒有那個味道了,反而是很香的味道,第一泡很像波爾多,但第二泡如同勃根地高雅的味道就出來了。」精妙品飲感受為本次《賞器品茗:賞明犀角杯初體驗》講座下午場寫下絕佳的結語。












犀光映紅

【艾瑪台北報導】茶人雅興文化藝術協會於亞都飯店馬諦斯廳舉辦《賞器品茗:賞明犀角杯初體驗》講座。
本次講座結成因緣,來自池宗憲2021年11月出版的新書《紅樓夢醒》中,妙玉借給林黛玉的「點犀喬」為觸發點,起心動念情商5年前於文學活動中結識的德能堂主人,他大方提供多達50張的精美寫真於《紅樓夢醒》第17章〈林黛玉點犀喬,喫茶添一味〉中使用。
怎麼可以僅止於書上,池宗憲特別選在春日漸暖的4月,由德能堂大力提供兩只稀罕犀角杯,讓馬以工、簡靜惠…等賓客一睹真容。以沁人心脾的著蜒烏龍汽泡茶作為開場,著蜒的甜蜜與汽泡交融再一起,掃去了熱氣,在口腔留下了芬芳蜜香,讓賓客能夠凝神專注在接下來的犀角雕刻的探索之旅。

聽完犀角的歷史考證後,近距離賞析德能堂的〈犀角雕螭耳仿古銅紋「瑞之」款杯〉,有螭龍盤旋於上方,器物洗鍊,經久形成包漿,「瑞之」款式瀰漫金石之氣,寫得極好;另一只明宣德〈犀角雕素身「大明宣德年製」款杯〉造型素雅潤澤,輪廓流暢,猶如初綻海芋,而刻有「大明宣德年製」款識的犀角杯更是絕無僅有,從二唯上升成三唯實物,忍不住驚艷古時工匠的手藝與收藏者的獨到眼光!



為了與犀角杯匹配,池宗憲選擇紅印作為本次品茗焦點。為此設置了〈犀光映紅〉茶席,特別找來明代德化仿犀角杯,與真犀角杯相互輝映,足見茶主人吳麗英的精心,並以清代水磨壺沖泡80年代紅印,由陳聖華、張明仙、劉粟禎及莊芬宜作為茶席助手,負責分茶與侍茶。








最後在熱烈的氣氛下,池宗憲加碼品市值300萬的50年代紅印,經過半世紀陳放的紅印,以其迷人的陳香風韻,為《賞器品茗:賞明犀角杯初體驗》講座上午場畫下完美的句點。








No spam, no sharing to third party. Only you and me.